滨菊文化是指悠久的江南文化中,以浙江省温州市潘桥镇“温州滨菊”为代表的致富文化。滨菊文化最初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形成的,当时农村经济相对滞后,农民生活贫困,而潘桥镇的农民通过发展滨菊产业,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不断发大财的壮举。因此,“滨菊文化”被誉为中国现代乡村民间经济文化的代表和标志。
滨菊文化的内涵很丰富,在这里大概介绍几个方面:
一、美学内涵滨菊文化以“清雅秀丽,清香满园”的品质而闻名,它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,以朴素、淡雅、含蓄、微妙的气质吸引人。从滨菊花形态、色彩和香味,展现了农民智慧和生活乐趣,充分体现了“自然本真”的审美理念。
二、生态内涵滨菊栽培过程中,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,不施化肥、农药,无污染,是绿色环保的种植模式。在滨菊花种植区,可见到蜜蜂、蝴蝶、螳螂、蚂蚱等生物相互依存的景象,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。
三、经济内涵滨菊文化注重实际效益,将滨菊产业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。在滨菊种植和加工生产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模式,包括土壤改良、种植管理、收获加工等。同时,滨菊产业还吸纳了不少农民就业,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。
四、社会内涵滨菊文化重视社会责任与担当,潘桥温州滨菊协作社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。协作社通过团体化、规模化的经营,让每一位合作社员都能够分享到经济效益,并且积极参与社区服务、扶贫济困等社会事业,不仅带动了自身的发展,还对当地的社会和谐和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总之,滨菊文化是一种包含了美学、生态、经济和社会内涵的多维文化,它体现了某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民智慧和精神。如此珍贵和有意义的文化宝藏,需要我们对它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宣传,让更多人了解和认知滨菊文化的丰富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