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蓬草,是秋季常见的水生植物。浮萍叶细长,乍看去如同羊蹄草,但呈现漂浮的状态,常被风吹至岸边,逼得芦苇挂倒。萍蓬草的外形千变万化,很多诗人喜欢以之为题材,以此表达一种远离尘世的意境。下面介绍几首萍蓬草为主题的古诗。
1、张志和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
萍蓬草 庭积浮花 兰翠露华清影斜
此夕霜中 瘂园寂寞 坐看月上 高楼韵味
此诗刻画了一个寂静的秋夜,萍蓬草、浮花、清露、月影,一幅幅静雅的画面在诗人眼前浮现。此诗寓意着“深山无人,野水空流”,描述了一种宁静而又沉静的境界。
2、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
萍水相將去 求之過于鮮 风景旧曾谙 誰言不順暢?
此诗中的“萍水相將去”所指萍蓬草,表达了“求之過于鮮”的感慨,这里的“鮮”意为稀少,因为萍蓬草在黄河中比较稀少,所以“求之過于鮮”。此诗寓意着“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攀登”的豪迈,勉励人们不断向前,追求更高明的目标。
3、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
眼看着 前墙上影 影没入 那人家影沟里
Nan回首 人空瘦 此情可待成追忆?
此诗结构清新简洁,萍蓬草被诗人用来表达一种深邃的感情。诗人以眼睛看着前墙上萍蓬草的影子,随即意境飘逸,眼神变得空荡,充盈着追忆和思考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不可挽回的感叹。
通过这些诗篇,我们可以知道萍蓬草在古人心中是一种寄托和憧憬的象征,萍蓬草这些小而散的植物更是着重表现出了自然的神奇之处。在古人的诗歌中,萍蓬草常常作为一种潜在的声音和思索的工具,深刻地揭示了古人对宇宙的独特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