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背竹的学名是Bambusa emeiensis。它是原产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地区的一种竹子,由于其生长速度快、节间长而坚实、根系可拓宽而不伤土壤等优点,被广泛种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以及世界各地,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。
龟背竹的主干高达20米左右,直径30至40厘米。叶片长而窄,一般长达25至30厘米,宽度也仅有1至2厘米。其冠幅较大,叶片密集生长在根部,丰满紧密,颜色呈浅绿色或翠绿色。它的竹杆生长非常快,一年可以长出1至2米,并且生长能力很强,善于扩散根系,可有效保护土壤,避免土地流失。因此,人们于土崩峭壁斜坡、悬崖峭壁、水沟或山坡田地内进行种植。
龟背竹又分为三种,主要区别在于叶子的形状不同。分别是:白毫龟背竹、黄背竹及黑枝龟背竹。其中,白毫龟背竹的干杆粗细适中,表皮被一层白色细毛,富有光泽。黄背竹的干杆硬度适中、光滑,叶片较大,竹叶色泽黄绿色,与其黄背相呼应。黑枝龟背竹的笋皮黑色,干杆坚硬而稍厚,显得更加沉稳,竹杆有明显的黑色条纹。
龟背竹因其优异的性能、美观的形态,被广泛地应用于绿化、庭院、化景、制作家具及建筑工程。另外,竹子有良好防腐抗虫的特性,因此用龟背竹制作的家居用品,比如桌椅、屏风、竹地板等都非常耐用,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。
总的来说,龟背竹是一种独特生长习性的竹子,以其优异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特性而闻名。它不仅可用于园林景观、绿化,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家具材料,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业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