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象是玉米的一种害虫,生命力顽强,适应力强,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难点之一。
首先,玉米象的危害范围广,不仅仅局限于玉米,还可侵害其他植物,如甘蔗、花生、豆类等。这就加大了玉米象防治的难度。
其次,玉米象繁殖速度快,雌虫一生能繁殖1500-2000只幼虫,每只幼虫可使一个玉米穗掉粒50-100粒左右,据估算,如果一株玉米仅有1个虫卵未被控制,则在一个月内将造成1万只以上的玉米象,并且这些幼虫将把玉米向外严重毁坏,对农民的收益带来严重危害。
其三,玉米象对天敌和化学防治剂的抵抗力较强,特别是对速效毒剂的抗药性很高,大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。
其四,玉米象的生长发育特点独特,包括螨卵、痘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等不同的阶段,每个阶段都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。例如,幼虫喜欢在玉米筒中作为地盘,而成虫喜欢在干棕叶和枯草堆中过冬。这就需要对不同阶段的玉米象进行有效的防治,从而提高防治效果。
以此为基础,玉米象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三种:文化措施,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。
文化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罂粟、玉米秸秆、病叶等玉米象的筑巢地,及时清理农田、杀灰等,确保农田清洁卫生,从而减少玉米象的滋生。
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来控制玉米象的数量,例如以壁虎为代表的蜥蜴、猫头鹰、乌鸦和黄姑鸟等,通过合理的生态平衡,降低玉米象的伤害。
化学防治需要使用杀虫剂来达到控制玉米象的目的,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滥用化学杀虫剂,以免产生抗药性。同时,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和定期使用杀虫剂,确保杀虫剂的效果。
总之,玉米象是造成农业损失的重要害虫之一,其防治需要通过多种手段,确保防治效果,维护农民的口粮生产。